與國家政策的“熱情”相比,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(xiàn)得非常冷淡。科技部“863計劃”節(jié)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甄子健透露,2010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萬輛左右。業(yè)內人士認為,其中絕大多數(shù)為公共領域用車,“從整車企業(yè)調研了解到的數(shù)據(jù),目前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在800輛左右。”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稱。
有媒體對補貼試點城市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所做的調查顯示,上海目前已上牌照電動車僅為10輛,其中可能只有2輛屬私人購買。在杭州,有25人購買了純電動汽車。
相關政府部門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產(chǎn)業(yè)化方面下了很大決心。按照混合程度和燃油經(jīng)濟性,對各類混合動力汽車給予不同補貼,混合動力汽車最高每輛可享受5萬元的補貼,純電動汽車每輛補貼6萬元,燃料電池汽車每輛補貼25萬元。
知情人士透露,財政部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預算為50億元。但從目前銷售情況來看,真正用于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資金還不到1億元。毫無疑問,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期望似乎過于高遠。甄子健也承認,新能源汽車在2015年之前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場,只是一個示范市場,是一個產(chǎn)品不斷改進的市場。 |